欢迎馈文,以飨校友。
请打开左边菜单中的《校友随笔》栏,点击任意链接即可阅读 “内容区” (content area)文字。
最近一校友出游,买到几本文革时期的 “小人书”,挑了其中一本的封面分享。究其原因,许是关心内容之故。晒图于此,是因为图里画有笔,也因为它方便易得。
想评论下这图。毋庸讳言,笔者经受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,也没有好好学过丹青,个人偏见、错误难免。
自上而下,由左到右吧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工人叔叔握笔的手,粗壮,看上去很给力。握笔的方法奇特,笔也够号儿,大概在迎合当时 “拿起笔作刀枪” 的说法。由于粗壮得过了头,与身体比例不免失调。解放军战士的手类似。两枝笔笔毛都向右撇,左西右东,大概为了避嫌。据说当年一城市火把模型火焰偏西,结果还得拆了重造。不过偏右有 “偏向右派” 之嫌。不知作者是怎样在红卫兵小将那儿解释的。农民伯伯换成了农民姑娘,为了显示 “男女平等” ?但是性比例还是失调了。眉毛粗壮。眼睛很大,似乎不符合中国人的特征。解放军战士的面部表情像是在瞄靶子。
原图解放军战士左手捉的是 “孔老二”。图上有 “揭开孔圣人的画皮” 字样。删除了。老韩尚且尊孔,说孔丘连同家乡都是韩人的,我们岂能做亲者痛,仇者痛的事儿?
扯远了,还说绘画。还是安格尔的画儿够水平。
有道是触景生情,不由想起当年的一言堂、一出戏、一 ~ (如今网民用的符号,示拖长声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