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多人评论说我的回忆很美好。真的是这样。因为我有个特别美好的童年。
我很小的时候,学校里还有很多荒地。我不知道记得准不准了,但我依稀觉得我们住的筒子楼旁边有芦苇,好像还有猪圈!楼里面更是有各式各样的邻居。我们那层大多是知识分子,和与我年龄相仿的小孩儿。中国人的毛病,大家肯定特爱比孩子。我记得两岁时我在地上拿滑石猴儿写“2”, 被人看见夸了一通(我女儿现在还写得是反的!);我妈最爱说旁边yangyang哥哥会背多少唐诗,我就也背,背得比他还多。不过我当时真是很爱学,很以为乐的。当然,最开心的还是天天跟着大一点的孩子在楼上楼下乱窜,最喜欢那种谁喊一句“出来玩儿吧”一呼百应的感觉。大人里我最喜欢的是一楼的一个小木匠,他有很多有趣的工具。可能也是因为他其实很年轻,和我们年龄最接近。所以后来爸爸妈妈说我们要搬家了,我很是难过了一阵,还跑回去想找那个小叔叔,但一切都不一样了。
4岁搬到单元房,一开始很不习惯的。幸好我有姐姐。我姐带我去摘草,有一种她拿来给我做项链。她还知道一种花可以涂红指甲的。当然我们都被教育不能臭美,而我真的是很听话的小孩,所以我都没有涂过。我们还去校门口旁边的花坛看鸡冠花,蝴蝶花。那时侯我家的楼是新建的,其实就在个建筑工地上,旁边就是石子堆,沙子堆,门口的路都还没有铺上沥青柏油。我有一次在家门口跑步,地上不平,摔了一跤(好像我总摔跤似的,其实没有啊!),腿被小石子儿扎得血肉模糊。但这也不能阻挡我们玩儿的脚步。我们用沙子掏隧道(那大沙堆,比现在公园里的沙坑好玩儿多了,可以掏好大的隧道),爬石子堆,还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,钻到比我们高的水泥管里面玩儿。后来门口绿化了一下,种了些草,我们就在里面找蚱蜢。墙上也爬上了牵牛花和金银花,有的美,有的香。我们还到臭河边揪芦苇叶。我妈会用它编小马还有其它好玩的东西。那时侯小孩子都是自己随便在校园里走的。小花园离我家挺远的,我经常去那里的假山捉迷藏,没人担心。我们一家也会一起去马蹄湖看荷花,我妈会指给我看莲蓬莲藕。我喜欢在湖边的榕树下捡落下来的粉红色扇子一样的花。春天新开湖边走,柳絮纷飞,落在身上象毛毛虫。
上学以后,我们自己走路去学校。我爸是老师,不用坐班,中午回家,他已经做好香喷喷的饭菜等我们了。我最爱吃他做的“白肉”, 就是肉用水煮煮,蘸酱油吃。那时侯的肉都很鲜,随便煮煮就很好吃。所以到现在我也不会用很多调料。我笃信原料好,是不应该用重调料遮盖食物本身的味道的。现在人口味重,我觉得都是因为没有好的新鲜食材了。回家吃饭的时候正好看中午播的电视剧。有时候电视不好看我们就听评书,或者小说连续播讲。平凡的世界呀,张作霖呀,棋圣,特异功能张宝盛呀,都是广播里听的。我爸爱教我趣味数学。我小时候觉得数学很有意思。他有时也带我去他的实验室。我和他去采过汽车尾气的样,还有河水。他从来不说我,但我清楚地记得他打过我两次,都是因为说好几点回家,我玩儿疯了,忘了。天黑了,他找不着我,太着急了。我能体会他为什么揍了我那两下。我还记得有一次我被一个外号“小葡萄”的小朋友欺负,我爸说,走,我带你找她家长说理去。结果到了她家,她爸一开门,原来和我爸认识,是熟人。结果他俩儿坐那儿叙起旧聊起天来了。临走他们说你们两个做好朋友啊,不要打架,这事就这么了了。我一直觉得有我爸真的好幸运。后来初中时他病了,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怎么成长了。美国人说的”arrested development”。
我女儿的世界和我那时侯太不一样了。她个性也和我完全不一样。我小时候很愿意讨爸妈欢心,也爱学习,是发自内心的。我女儿好像对什么都不怎么在乎,什么都不想学,也坐不住。现在回忆起我爸爸当时教我东西,我不知道是因为我不会教所以什么都没教她,还是她不想学所以我没教?可能是我看看自己,觉得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,也就随她去了。她有很多玩具,有我那时侯想也想不出的好条件,但好像我现在记得的,让我最开心的,我都没办法提供给她了。
真是老了,絮絮叨叨了这么多。今天是母校的生日,我以纪念南开为由的罗嗦就到此为止吧。